看!上栗春耕現場有多“酷”
暮春時節,贛西大地綠意翻涌。4月14日,在上栗縣桐木鎮雅溪村高標準農田里,農機手李在林駕駛著插秧機在平整的水田上劃出一道道筆直的綠線。伴隨著機械的轟鳴聲,一株株嫩綠的秧苗整齊地扎進水田,轉眼間便織就一片新綠。
“以前這片田沒機耕道,農機下田十分不便,現在田成方、渠相連,插秧機一天能作業40畝,抵得上30個人工!”李在林抹了把汗,話語里透著喜悅。
這樣的場景,正是上栗縣統籌推進"藏糧于地、藏糧于技"戰略的生動注腳。近年來,上栗縣持續高質量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,通過實施灌溉與排水、農田平整、土壤改良等工程,將“巴掌田”變“整片田”、“望天田”成“高產田”。
“保耕地,不僅要保數量,還要提質量。”上栗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,2023年度全縣完成高標準農田改造提升7000畝,2024年度1.7萬畝(國債)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已進入掃尾階段。
正在機耕道搬運秧苗的種糧大戶張祖權說:“改造后的農田不僅抗旱防澇能力明顯增強,而且便于機械化作業。正因此,我前年一次性就在這流轉了近300畝農田。”
良田打基礎,還需良機助力。為此,上栗縣瞄準“堵點”“卡點”,完善農機購置補貼制度,加快推進新型農機推廣應用,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升農機裝備水平,越來越多的高性能插秧機、大多功能拖拉機等,在田間馳騁,為高產增收賦能。目前,上栗縣有水稻插秧機、植保無人機、新型聯合收割機、多功能拖拉機等228臺(輛)。
“在農業摸排滾打了15年,如今我們合作社基本實現糧食耕、種、收、烘全程機械化作業。今年1200余畝農田,農忙時也只需十來個人。”張祖權信心滿滿地說,農業增效益、農民增收入,除了有良田,關鍵還得要用好良機、良種等提效率、挖潛力。
(編輯:李錫念)
來源:上栗縣